Sanjiaodu Ferry

Phone:(02)27208889
(Copyright of this page belongs to "Sanjiaodu Ferry" and "Original Author")
在臺北市士林區,隱藏著一個充滿淡水河流變記憶的寶藏——三腳渡擺渡口。
這裡曾是熙熙攘攘的舢舨船隻聚集之地,如今僅存十餘艘舢舨,靜靜述說著渡頭的光輝歲月。
其中,保存者阿正司以手工製造方式傳承龍舟文化,讓水岸記憶繼續流轉,溫暖每一位踏足此處的心靈。
想像一下,涼風拂面,河水悄然漣漪,舢舨與龍舟在輕柔搖晃中組成一幅寧靜優美的畫面。
漫步親水河岸碼頭,聆聽著淡水河的聲音,彷彿穿越時空,感受著歷史流轉的深邃。
在這裡,您不僅可以欣賞到國寶級龍舟製作師傅劉清正的巧手之道,更能親身體驗製作龍舟的奧妙,將自己融入古老的傳統工藝中,留下永恆的回憶。
三腳渡擺渡口,不僅僅是一個景點,更是一段情感的寄託,一段傳承文化的使命。
讓我們一同踏上這趟穿越時光的旅程,感受歷史的厚重,體驗文化的永恆,讓三腳渡的美麗再次閃耀在我們的生命中。
立即前往,與這片水岸記憶共譜動人故事。
*****
三腳渡所在,土名後港墘。
後港墘在連結社子、劍潭、大龍峒(大浪泵),隨著土地的墾殖,村庄的形成,街庄的依賴漸形重要。
三腳渡除了連結街庄,具有交通的功能外,也是附近居民維生船隻聚集的港灣,除了在陸上從事農作,河邊養鴨,河裡耙蜆仔、捕魚,也是他們重要的謀生方式。
後因河川整治,碼頭功能慢慢萎縮消失,而三腳渡的歷史,見證了淡水河的變遷,是一個極富歷史意義的空間點。
目前,僅有10多艘舢舨船在三腳渡靜靜地訴說渡頭的過去,並由保存者阿正司(生於臺北劍潭三腳渡的造船世家,十七歲學造船,製作過舢舨船近300艘,龍舟100艘,是臺灣目前少數的手工造龍舟師傅)讓技藝傳承、文化播種,水岸記憶可以延續,同時讓熱情再次溫暖三腳渡。
景觀重點介紹:包括有親水河岸碼頭、舢舨船和龍舟、製作龍舟的基地、國寶級龍舟製作師傅劉清正先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