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里寺

內田村廣濟路164號

電話:(08)7320415
(このページの図文の著作権は「昌里寺」、「原作者」に帰属します)
在屏東縣內埔鄉的昌黎祠,散發著濃濃的歷史情懷與文化底蘊,這座唯一祭祀韓愈的廟宇,是客家人用心感念傳統恩德興建而成。
走進昌黎祠,仿佛穿越時光追尋古人的智慧,領略他們的忠孝精神。
樸實古樸的廟宇外觀,瀰漫著古文雅的風格,每一片牆壁都蘊藏著客家人的智慧與故事。
昌黎祠內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,等待您來慢慢品味。
一塊清朝時期的石碑記載著「封禁古令埔」的故事,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時光的印記。
廟堂中央供奉著唐代儒學泰斗韓昌黎,而左右兩側分別祭祀著韓湘和趙德,散發出濃厚的忠孝節義。
昌黎祠曾是內埔地區的文教中心,吸引了無數名師前來講學,使得文風盛行,也成為許多學子祈求順利學業的聖地。
除了歷史文化的底蘊,昌黎祠更是充滿著韓愈的精神所在,彷彿讓人聽見他倡導古文復興的呼聲。
屏東縣政府時常舉辦韓愈文化祭系列活動,讓客家文化繼續在這裡繁盛發展。
如果你也對古老的智慧和客家文化充滿好奇,那麼立即踏上旅程,來昌黎祠一探究竟吧!讓我們一同感受時光的沉淀,聽見歷史的深情,昌黎祠等著您的蒞臨,一段獨特的文化之旅,正等著您的親身體驗。
*****
昌黎祠是內埔地區的客家人所起建的廟宇,至於起建原因必須溯源至唐代時的一段歷史。
韓愈世稱韓昌黎,精通詩文,倡導古文復興,是唐代備受尊崇的儒學泰斗,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。
不過因為上書諫阻唐憲宗迎佛骨,從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使,上任後,韓愈關心民瘼、積極興學,使當時得以受教育的客家人感懷在心,後來這群客家人移居內埔後,遂興建昌黎祠感念其恩德,並是全臺灣唯一祭祀韓愈的廟宇。
根據廟內「內埔昌黎祠重建記」的記載,昌黎祠是在西元1803年由當時的昭武都尉鍾麟江發起興建,初建時的昌黎祠樣貌古樸典雅,頗有文人雅士的風格,其間經過多次重修,在民國68年這一次的整建工程中,將部分結構改為鋼筋水泥,使廟宇外觀失去了古典的味道。
雖然如此,昌黎祠內仍然保留許多歷史文物,值得慢慢品味。
在寺廟門口側邊,有一塊清朝嘉慶年間所頒的「封禁古令埔」石碑,古令埔早年是指內埔東港溪與隘寮溪之間的荒地,因曾發生外來移民開墾荒地時,遭受當地人的排擠傷害,因此政府便頒發此令,此地禁止移民開墾,只允許平埔族原住民自由耕作,以杜絕後患。
廟堂的陳設簡潔,中間主祀韓愈,左右兩旁從祀韓湘和趙德,在斑黃的牆壁上可見「忠孝節義」四個大字,還有掛的滿滿的准考證影本,其實昌黎祠在早年是內埔地區的文教中心,常常延攬名師前來講學,進而使六堆文風興盛,昌黎祠也就成為莘莘學子們祈求學業順利的寄託了,而屏東縣政府也常舉辦昌黎祠韓愈文化祭系列活動,藉此讓客家文化能持續傳承下去。

所有評論 (0)
▼